沉迷游戏、网瘾到底是不是病、该不该治这几个话题一直争议不断,近日,世界卫生组织(WHO)终于站出来盖棺定论了,而结局可能并不是玩家想看到的。这一次由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导、来自全球十余个国家专家参会的国际疾病分类精神与行为障碍诊断指南现场研究协调会上,“游戏障碍”首次在全球范围内被列入国际疾病分类(ICD)精神与行为障碍章节。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新的ICD-11章节分类,其中提到了游戏成瘾的最新定义——“游戏障碍”(Gaming disorder)。
“游戏障碍”特点
“持续或过于频繁地”玩游戏已成为一种行为模式,包括玩网络游戏和电子游戏。

世卫组织在新版《国际疾病分类》草拟文本中将其与沉迷游戏行为的3种标准模式联系在一起。

“游戏障碍”行为模式
第一种 在玩游戏的起止时间、频率、强度、时长和情境等方面缺乏对自身行为的控制
第二种 玩游戏的优先性置于其他重要事项和日常活动之上;
第三种 过度玩游戏的负面后果显现之后,仍然保持这种行为模式甚至进一步升级。

此外,该分类中还提到了诊断规则:“为了确诊,游戏行为和其他特征应在至少12个月内表现明显。但如果满足所有诊断要求并且症状严重,则可以缩短所需时间。”近几年来,医学界已经多次对游戏成瘾行为给出过定义。2013年,心理学权威书籍《精神障碍病人的诊断和统计手册》就曾添加过“网络游戏失调”的定义。不过经过5年的研究,该定义依然处在基础研究阶段。

心理学家Chris Ferguson博士:
“我对于这个问题一直保持着高度关注。在心理学家关于游戏成瘾的辩论中,一些人明显将患者的强迫行为与吸毒者相比较,这是他们在研究该问题时犯下的首要错误。游戏为他们提供的愉快感,更像是人们在吃巧克力、进行性行为、取得好成绩或其他有趣活动时的感觉,而不是海洛因或可卡因。”
牛津大学心理学家Andrew Przybylski:
“忧郁症或焦虑症可能才是问题的核心,目前大部分关于游戏成瘾的研究质量并不高。此外,将游戏成瘾直接当作一种精神障碍,可能会“玷污”数百万游戏玩家。”
袁勇贵教授
中国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
“游戏成瘾是否属于精神障碍,要看这些人群的大脑生理和生化功能有无改变。游戏或网络成瘾和一些精神类的疾病一样,都是大脑负责奖赏机制的脑区出了问题。”
黄悦勤教授
中国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社会精神病学与行为医学研究室主任
“网络游戏成瘾不可以随便下结论,如果只是单纯的玩玩游戏不构成成瘾,符合诊断标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离不开”。”

即使是病,也不要乱投医
长期以来,关于网络游戏的种种争议,一直处于难以界定的模糊地带。游戏成瘾列入精神与行为障碍范畴,一方面在确有临床需要时,可有效帮助医生对此类患者及早辨别诊疗;另一方面可唤醒全社会对网瘾患者的关注,提高科研、医疗等领域研究游戏致瘾深层机理的紧迫性和积极性。
但是,对于游戏成瘾是“病”这个结论,不能急于狂欢呐喊,更不必过度解读。毕竟,并非所有的游戏行为都是“病”,符合相应诊断标准才能纳入行为障碍范畴。况且,世卫组织认为游戏成瘾是病,也并不代表其认可某些对人身体或精神造成伤害的治疗方式是合理合法的。既要防止标准被滥用,更要防止家长、学校或相关方以“治病”的名义做出违背医疗原则的过激行为。游戏成瘾是社会环境、游戏本身、个体心理等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关注这种“病”怎么得的、怎么治好,其意义要远远大于论断它到底是不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