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某些小孩去上学前都会在家里大哭大闹,导致“上学”问题困恼不少家长们……其实,孩子的这些反应,大部分是因为孩子不舍或害怕与父母分离而产生的,所以家长们应该帮助孩子做好上学前班、幼儿园或小学的准备,让他们安然度过这一段适应期。
1搞好第一印象:在选择幼稚园的时候,家长可以先带孩子一起去看一看,亲自选择自己喜欢的幼儿园,摸摸小凳子小桌子,让孩子更认同这一个新环境,同时帮助孩子提早适应。
2引导孩子主动认识老师:决定就读的幼儿园后,再带孩子详细的认识环境、就读班级,特别事先与带班的老师先见一次面,并对孩子介绍:“这位老师是爸爸、妈妈的好朋友,他会在幼稚园里帮爸爸、妈妈一起照顾你呵!”降低孩子对老师的陌生感。
3增加孩子对幼稚园的熟悉感:
1 在孩子入园前可与校方联络好,允许有空的时候常让孩子到幼儿园走一走、玩一玩,增加熟悉度与建立对幼儿园的好感。
2 不时告诉孩子在幼稚园可能会有哪些有趣的设施、活动,或一些卡通人物的摆设等,来吸引孩子对上学的期盼。
4调整生活状况:
1 在入学之前,要先开始调整孩子的作息习惯,例如:早睡、早起、固定用餐时间、调整午睡时间,以免孩子在上学后因为作息不同而不愿意上学。
2 建立孩子日常自理能力,例如:自己动手吃饭、表达要去上厕所等的自理能力。
★入学前的物质准备
孩子要上学了,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准备所需物品,如:服装、书包、学习文具等。准备时要注意简单、节俭,不要给孩子豪华装备,否则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养成攀比的不良习惯。
★ 入学前的能力准备
要上学了,对孩子的自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1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家长可以适当地让孩子独立做些事情,减轻孩子对家长的依赖性。在家里,和孩子一起制作一个“我能行”做事计划表,家长要提醒和指导孩子按计划做事,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事自己做主,这样有助于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独立的个性,形成自律的意识。
2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习与新同伴交往的方法,让孩子获得与新同伴交往的“门票”,主动地去寻找同班朋友,有时还可以帮孩子牵线搭桥。孩子有朋友了,在学校里就不会孤独,而家长也可以从孩子的朋友处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
3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家长要正确地引导与培养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要常常关注孩子口语发展的丰富性和对语音的敏感性,要多创造条件让孩子听故事和阅读图画书;要常常关注孩子语言运用的能力,因为孩子积累了一定的听故事和阅读图书的经验之后,就有可能在听到或看到类似的内容时,对故事的事件发展和人物的取向作出推测、批判、质疑,养成思考“为什么”的习惯。
正确引导孩子上学妙招
1采用阶段性分离,让孩子逐渐适应:孩子刚入学时,家长可陪同孩子一起上学几天,但这几天需安排“阶段性分离”,以三天陪伴适应期为例:
第1天
在上学的第一天,家长可陪孩子在班级内进行半天活动;坐在孩子视线内的固定位子上,当孩子来找您时,告诉孩子您不会离开,并引导他去找老师、参与活动。在孩子热中参与活动时,您可以借机去上厕所,但每次离开前都须先让孩子知道,并且在约定时间内回来。
第2天
在校陪伴时,可增加离开的次数与拉长离开时间,陪孩子至午睡,并在孩子起床后,请老师视情况以电话通知家长接回。另外,若约定起床后就来接,家长最好是在孩子睡醒前到学校等待。
第3天
送孩子到校,陪伴他一段时间后,并与孩子约定接回家的时间即可离开,至约定的时间,再来接孩子。
2当面道别并遵守接孩子回家的时间:上述陪伴适应天数可因应家长、孩子需求不同,适度缩短或延长,但重点在于“一定要说再见”,或让孩子清楚知道爸爸、妈妈不会把他丢下或突然消失。另外,家长离开一定要在约定的时间内回来;和孩子约定的时间也要具体,以免约定之后无法达成,会让孩子隔天早上开始犹豫要不要让家长离开。
3必要时坚定离开:在必要时坚定的离开,而且不因孩子哭闹而中断上学情况,让孩子知道该分离的时刻还是要分开,以免入学不适应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