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男人熬夜看球赛,而女人则熬夜陪老公男友,还有种种的过度劳累、日晒及老化等原因,让很多人备受黑眼圈的困扰。久而久之,黑眼圈越来越深,不论用多昂贵的眼霜护理,它就是“赖着不走”。针对这些原因,请多位皮肤科专家推荐几种“天然”手段,帮你摆脱熊猫眼。
眼睑皮肤是全身最薄的地方,这么脆弱的地方每天却要眨眼上万次,加上日积月累的日晒辐射及脏空气接触,本来就已经没什么皮下组织的地方很快就流失胶原蛋白及弹性纤维,造成特别容易形成眼周皱纹及松弛,而皮下血流循环变差时会造成静脉淤积,呈现黑蓝色,至于淋巴代谢减缓会让多余水分聚积,形成像眼袋的水肿。
治疗多管齐下
想要改善黑眼圈,首先要了解自己是属于哪一型的;而治疗则是根据不同型来设计,不过临床上有不少人是混合型,同时有两种甚至三种,治疗比较困难。根据以下不同型的黑眼圈,治疗原则如下:
① 血管型:循环不好,静脉充血,呈现蓝黑色。
解救法:睡眠要充足、避免熬夜、减少盯着荧幕、避免用眼过度以及适度的眼部按摩等,都可以改善眼周循环。如果看到明显的血管丝,可以做染料镭射或其他针对血红素的血管镭射及脉冲光。最严重的是看到静脉鼓张,可考虑从结膜内或下眼睑着刀、用外科手术电烧等选择,如果有眼袋还能一并治疗。
② 色素型:日晒、自由基破坏、慢性发炎(如眼皮湿疹)、长期瘙痒(如慢性鼻炎或结膜炎)等,会让皮肤的黑色素增加,属于发炎后色素沉淀,以棕黑色为主。
解救法:养成防晒习惯(如防晒乳和太阳眼镜)、多吃抗氧化食物或蔬果、皮肤发炎要尽早治疗、减少搔抓、如有过敏体质则要治疗过敏,这些都能减少发炎后色素沉淀。如果已经色素沉淀了,则用抑制黑色素制造的保养品、离子美白导入,搭配针对黑色素的低能量除斑镭射。至于退斑及美白药膏,虽然容易取得,但因为效果比较弱,而且擦在眼周容易有刺激性,必须在医生严格指示下使用。
③ 结构型:皮肤因老化流失皮下胶原蛋白及结缔组织、眼皮下垂等形成泪沟,或皮下水肿像眼袋等,这些会影响光线的反射及折射,看起来就是会跟附近的皮肤有光泽上的色差。
解救法:凹陷的泪沟考虑到打玻尿酸填补,眼周皱纹用肉毒杆菌、电波或音波拉皮抚平,如果是明显的眼袋则考虑手术纠正。
黑眼圈预防有道
黑眼圈最常被形容为“熊猫眼”,永远就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不仅影响到外观,还有破坏给人的印象分数。其实不能把一切怪罪在熬夜而已,有时候血液循环不良或角质层太厚都有可能导致黑眼圈。判断方式有很多种,而按照个人习惯方式为:使用灯光照明辅助,加上拉平、放松肌肤看皮肤变化。
用灯照在黑眼圈部位:
1. 色素型黑眼圈:看起来偏向茶色、咖啡色、灰色
2. 血管型黑眼圈:看起来是青色、暗蓝色
3. 结构型黑眼圈:因为只是阴影,直接照光会消失,看起来是肤色
4. 老化型黑眼圈:仔细观察皮肤即可判断
有了正确的成因判断,才能对症下药:
1. 黑色素沉积:可用含有美白成分的退斑药膏,施打净肤雷射或脉冲光。
2. 血管型黑眼圈:过敏性鼻炎引起,就得先治疗过敏性鼻炎。若因熬夜引起,则需改善生活作息,多运动。另外也可考虑施打玻尿酸遮盖或其他促进血液循环的食物或外用产品(如银杏、维生素 K等)。也可考虑使用染料雷射来改善。
3. 角质层增生:因异位性皮肤炎或不良习惯动作,造成搓揉眼周导致者,则可使用去角质药。
4. 肌肤老化:不管是衰老、干燥、松弛等,可透过保湿、防晒、换肤或雷射等方式改善。严重者须考虑手术治疗。
5. 结构型黑眼圈:考虑施打玻尿酸或其他填充物来改善。
医生有话说:
治疗黑眼圈必须多管齐下,而且往往需要数个月。除了配合专业医生的治疗,更重要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的作息、适度的运动及按摩、避免抽烟等,才能事半功倍。
预防之道:热敷、按摩、少用眼、避免熬夜、戒烟酒,更要注意保湿、防晒、避免搓揉眼周的坏习惯。
提醒!想用浓妆、厚粉遮盖熊猫眼,小心越描越黑。若选择产品造成过敏,反而会增加色素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