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常年艷陽高照的大馬,防晒就是一年从頭到尾都必做的美容保养步驟,而如何做到充足的皮肤防晒更是大家十分关注的美容話題之一。尤其一提及防晒指数SPF值,大家可以為了指数的高低而談論不停,然而你又是否知道皮肤科医生和專家對防晒指数的看法呢?
你所不知的防晒指数
防晒的重要性已經深植在大家的腦海中,是否每个人完美地執行每一道防晒步驟,那就不一定了。在意注重的人,把阳光視為洪水猛獸,尽可能地把自己的皮肤保護得滴水不漏。不在意的人,覺得防晒很麻煩,或是覺得擦了臉上油膩不舒服,也就不去管它了。
去年的《消费者報導》(Consumer Reports)調查顯示,市面上43%的防晒產品并非他們宣傳的那么好,標称的防晒指数与實際的防晒效果相差巨大。在抽查了美国市面上60款号称“SPF防晒指数达到30”的防晒霜,最后有28款(占46.7%)的實測指数都不达標,其中有三款的實測防晒指数還不够15。這种虚假指数更是為大马的消費者带来一种不安全感。
什么才是優質防晒品?
在各大超市的貨架上能找到琳琅滿目的防晒產品,包装和SPF指数各有差别,甚至還附帶各种各樣的美容功能,讓身為消費者的我们感到眼花繚亂。所以,先来看看挑選防晒產品的基本要求:
产品上注明SPF值50甚至70,并不意味着這個東西特别好,因为SPF評級系統衡量的只是阳光中的UV-B射線晒傷,并没有衡量UV-A射線。UV-A射线通常不会把你晒成个大紅臉,但它要險惡得多,能渗透入你更深層的皮肤,帶来更微妙但也更持續的癌前DNA損傷。購買時,更應該参考美国食品藥品管理局的新規定,購買商標上注明“广譜”(broad spectrum)字樣的產品。這表明它的配方可同時阻止UV-A和UV-B两种射線。
美国皮肤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的建議,通常使用SPF30的产品。SPF50或更高,看起来倒是挺炫,但从臨床上来看所起到的額外防護作用相比SPF30的防晒霜,可謂微乎其微。SPF30可阻檔97%的UV-B,而SPF50只高出了一个百分点,至98%。
不能不知的防晒8大重点
其實大家有所不知,根据台湾皮肤科医生叶家銘所言,紫外線的傷害是累積性的,短暫的傷害是晒黑、晒傷;长期的傷害就是老化、斑点、皺紋,嚴重者甚至会病變而产生皮肤癌。不管過去做得好不好,對不對,以下有关防晒的8大重点,你必须要知道。
1 光的組成&光与皮肤的關聯:
光在学理上的分类是依照波長来做分类,較為熟知的光,其波長由短至長,包括:X光、紫外線、可見光、紅外光、微波及電磁波等。以每天接触的太阳光当例子,主要包含紫外線、可見光及紅外線。特别要强調的紫外線,可以進一步区分為:
* UVA(波长320-400nm):隱形的殺手,因為它看不到,穿透力又强,可以透過雲層、穿過玻璃。更是造成皮肤老化的主因,也会造成色素沉淀及皮肤癌。
* UVB(波长280-320nm):主要造成急性的傷害─晒傷。亦具有累積的作用,長期曝光同樣也会造成皮肤的老化,色素沉淀及皮肤癌。
* UVC(波长200-280nm):對人体造成的傷害性最大。好險已被地球外圍的臭氧層過濾掉,但臭氧層每次减少1%,人类的皮肤癌比例就会上升2%。
2 防晒指数的意義
(1)SPF防晒指数:針對UVB(晒红)的防護能力
SPF=使用防晒产品晒紅時間/未使用防晒產品晒紅時間
例:10分鐘晒紅,则SPF15=晒紅時間减慢15倍=150分鐘晒紅=防晒時間150分鐘
估计:SPF15防晒品可過濾94%的UVB,而SPF30可過濾超过97%的UVB。
2)PA(Protection Grade of UV-A):UVA防晒指数(老化和晒黑)的保護力
PA(UVA防晒指数)-源自日本系統,PA后面通常都会有1-4个“+”的符号,“+”号越多,就表示防晒效果越好。
国外其他UVA防晒指数:
IPD立即預防晒黑反應(立即性色素沉着指数)
PPD(持续性色素沉着指数)
-
PA + = PPD2-4
-
PA ++ = PPD4-6
-
PA +++ = PPD6-8
(3)紫外線指数(UVI,UV Index)
每天在新聞都会提醒,明天某地又是紫爆了,就是在说UVI。
每小時的累積量100J/m2 = 1 UVI
代表中午阳光最强的一个小時,紫外線到达地面的輻射量
3 在家也需要防晒嗎?
紫外線可以穿透云層、玻璃,因此防晒不分季節、天气、室内外。紫外線更不分男女,年輕的肌肤也要防晒。
游泳:紫外線可以穿透水面达60公分深,所以游泳時要涂上防水性(water-resistant)的防晒產品。
雪地或沙灘:紫外線会經由反射或折射到达体表。高山比平地紫外線强,每增加300公尺,紫外線强度增加8-10%。
室内:家里或辦公室處處有發出光的物品,如:日光灯、熾熱電弧灯泡、電熱器、捕蚊灯和紫外線殺菌灯等,通常是涵盖不同波長的光線,這些光線可能也有紫外線,虽然這些室内照明設備所發出的紫外線很微量,但是長期累積下来還是值得注意。但LED灯為可見光範圍,不含紫外線。
4 防晒怎么擦?
皮肤的防晒乳液厚度為每平方公分两毫克(2㎎/㎝2)。因此全臉大約需要10元硬币大小的用量!現在的防晒品都是擦了就立即有防晒效果,并非要等一段時間才会“生效”。一般提早20分鐘擦防晒,只是讓你有足够的時間讓防晒品均匀附着、分布在皮肤上。
方法:先擦防晒乳液再上妝,最好的方式就是用一般防晒隔离產品打好底,再用防晒底妝加强補足或用来補妝。
額頭、鼻梁、颧骨:因為較突出,所以特别容易受到紫外線照射,通常斑点也都出現在這些部位,所以這些区域都要擦两層防晒。
脖子后方、肩膀和脚背:擦身体比較容易忽略的地方。
*防晒不是擦一次就好!
視情况補擦才能达到良好的防晒作用。如果長時間待在室内,如上班、逛購物中心等,而不是大量流汗,就不需要隨時補擦,建議可3小時補擦一次,或是离开室内之前補擦就好。如果是前往海邊戲水、爬山等戶外活動,就要每隔1-2小時就補擦一次,如有下水、流汗、擦臉,則馬上補擦。
5.皮肤白和皮肤黑,哪个需要防晒?
肤色越深的人有越多的黑色素,反之,肤色越浅越白的人则有较少的黑色素。肤色越白越容易晒伤,至于肤色深、黑,或是从来不会晒伤的人,过量的日光照射依然会造成这类肤色的人皮肤的伤害,进而有可能造成皮肤癌的产生以及日后皱纹的产生。
黑色素如何搞破坏?
-
身体会制造黑色素去试图保护深层的皮肤以避免伤害产生。
-
当阳光的放射线造成皮肤的伤害,身体会产生更多的黑色素去试图保护皮肤,因而造成肤色改变:
-
深肤色的人通常会变得更深的棕色或黑色。
-
浅肤色的人通常会变晒红或晒伤。
6 防晒喷雾还是涂抹更好?
喷雾型防晒近来已经变成一个“超清爽”的代词,因有添加酒精或变性酒精,所以喷起来清凉舒服,不沾手,又能方便大范围使用,所以很受欢迎。
然而,与传统乳液状的防晒相比,喷雾式防晒效果反而比较不均匀。因为防晒喷雾还有空隙,也比较难判定在皮肤上的使用量是否足够。建议在家还是先用防晒乳打底,把防晒喷雾当成补防晒的工具,喷好之后也要再次用手推匀才行。另外要注意,喷雾剂型的防晒其实有一定的危险,在国外就曾发生过起火的案例。
7 擦防晒,需要卸妆吗?
一般的防晒产品,只要沐浴乳和洗面乳就可以清洗干净了。不过,如果防晒产品具有防水与润色效果,就需要用卸妆产品去除。
8 怎么挑适合自己的防晒品?
(1)注意常见的防晒品重要标示:
-
低敏感性(Hypo-allergic)–不含引起皮肤过敏的添加剂
-
不会造成粉刺(Non-comedogenic)–不会过于油腻
-
抗汗(Sweatproof)–不会被汗水冲洗
-
防水(Water resistant)–确保下水后20分钟内都还有防晒效果
-
非常防水(Very water resistant)–确保下水后80分钟内都还有防晒效果
(2)大原则:
-
基质要和皮肤性质配合,不太油腻,不过于碱性,保湿力够。
-
低敏感性
-
标示清楚的化学成份,制造日期,有效期限
-
同时防御UVA和UVB
(3)物理、化学防晒?
物理性防晒
利用折射的原理反光,使紫外线反射回去,达到阻绝紫外线。
优点:温和不刺激,不易过敏
缺点:质地偏油。
化学性防晒
利用防晒产品来吸收紫外线,再将它转为热能后释放出来。
优点: 清爽,不油腻
缺点: 较容易引起过敏;分子颗粒也容易渗入肌肤,引发皮肤病变。
(4)一般来说,防晒系数SPF在15-50之间就有良好的防晒效果。
-
上班族:会接触到阳光时间不多,大多待在室内,选择SPF15的防晒产品即可。
-
户外、水上活动:长时间在太阳底下曝光,选择SPF30甚至是SPF50的防晒产品。
-
高系数的防晒乳,添加化学防晒剂的比例较高,反而比较容易引起过敏
-
SPF30对一般大众而言已经非常足够